太极修证论·序(上)
《太极修证论》是一篇通过真修实证而后论述修证人身太极的论文。 人身太极修炼,是养生太极拳以武入道的高级功法。
修炼人身太极,先要弄明白道理,弄清楚修炼次序,按照次序逐步修证。行一步有一步的效验。升一阶有一阶的规模。悟一步修一步,验证一步再进一步,真修实证。这里根据虚无子验证自身太极修炼的文章——《太极修证论》,分段摘录连载,作为太极修炼的简单介绍。
何为太极
当今,太极拳已经十分普及。修炼太极拳的人数以百万计,太极拳走出门户,为全民健身运动服务的形势一派大好。然而,流行的太极拳基本上还是江湖武术。缺乏学术气氛,没有创新发展,多在老拳谱上炒现饭,拳学研究多无实修实证之态度,拳学理论越来越混乱;大师们立门派、抱门户、争名利,道行[heng]、功夫一代不如一代。当代太极大师中,不知何为太极者大有人在。
======
当今流行太极拳出现(存在)的问题:一、异化,二、价值取向(过重于搏击性、名利),三、江湖武术(没有学术气氛)。
——
拳术,是太极修炼的副产品
——
许禹生:
元之季世,有隐君子者,曰张三丰先生,本儒家太极之理,融会各家之长,纳五行八卦于拳术步法方位之中,而以太极之阴阳刚柔动静喻其作用,提纲挈领,名为内家,盖所以别于方外也。就著势言之,太极拳固无异于各家拳术,然其运动行气,纯以虚静胜人,注重精神上之修养,坚凝意志,增进智慧,则非外功拳专从事以筋肉锻炼者所可同日而语也。素习外功拳术者,倘稍师其意,亦能不劳而获。由是观之,易学得太极图说,而众理一贯,拳术得太极功,而各家统一矣。其拳经传于世者,约有数种,然抄袭相传,鱼鲁莫辨。
======
太极拳原名十三势,张三丰所首创。张三丰,元、明时期的道、武学者,一般称之谓道家;当代有人称之为仙学者。依我说,他们是以自身为实验室,采取实修实证的方法,进行健康、长寿的生命科学研究者。
明永乐年间,是三教合一,丹武交融的鼎盛时期。张三丰参证丹、武,修炼太极,终至登峰造极。拳术,只不过是张三丰修炼太极的副产品。王宗岳承其术,名之为太极拳。
太极拳由江湖武术提升为国术
江湖武术
明永乐之后,世事急转直下,释、道、武势力消亡,于是隐迹江湖。“从此人间绝此迹,藏在山中少人知”。
江湖武术的特点是,门户林立,互相保守,门规严格,隐显有别,择人而传,传承不全是常有的事。江湖上素有传皮、不传瓤之说。王宗岳不是道门入室弟子,虽受张三丰一脉之传,只是“以武事传之而修身也”,内功仅得“以心行气”之法,未能得其核心功法。因此,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只有以太极说拳理,没有太极修炼的功法。
王宗岳再传蒋发,蒋发传陈王庭,然后,在陈家沟门户传承。由于范围狭小,人材有限,闭塞保守,以及口传身教、择人而传等落后的江湖传承方式,本来传承不全的太极拳,又经传十几世,无甚创造,一代不如一代是自然之势。
国术
直到清末民初,在一些知识分子(徐致一、许禹生、陈微明)提出"强民身,救弱国"的影响下,太极拳师杨露禅首先开放门户,吸收其它门派(如形意拳等)武术拳师研究太极拳;一批太极拳家加入体育研究社、国术馆等,积极挖掘中华武术,进行学术研究。同时,鼓励武术走出门户,作为国术普及大众。太极拳也走出门户,改进拳架,向大众传授推广,成为大众体育。
自此,太极拳从江湖武术提升到了国术研究,比较系统地搜集太极拳史料,挖掘拳谱、功法,补益了太极拳在江湖传承造成的缺损,并参以科学新理。一时百花齐放,陈、杨、孙、吴……新的太极拳种类群起而立,一派欣欣向荣。
但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用年轻的西方科学思想,研究在几千年古老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太极拳,着眼于拳术的技击、体育的健身,无意顾及探索太极拳的高级功法。张三丰隐去的太极拳高级功法——太极修炼,仍然有待后人探索。
太极拳的核是什么?
以心行气
张三丰是道教隐仙派·犹龙六祖。他学览百家,理宗三教,修金丹仙道,其学博大精深,其道高深莫测,出神人化。世传太极拳的“以心行气”,决不是张三丰太极拳的高级功法。
我们知道,凡内家武功都讲究内外兼修:外练拳势招式,内练意气劲力。“以心行气”只是疗疾健身,意气劲力等内家武术的基本内功。王宗岳学到的就是这种基本内功。
张三丰传拳的目的是让后学“以武事修身”而得道,并且指出“三教三乘之原,不出一太极”是得道的修炼方向。所以,王宗岳之后的一些太极大师,不断索太极拳的更高层次的内功——太极修炼。有记载的如杨氏老谱的《大小太极解》:“人身一小太极”,陈鑫(1849~1929)《太极拳推原解》:“浑身上下都是太极”等。不过,他们留下的关于功法的记载,并没有超出王宗岳“以心行气”功法的范围。
皮——瓤——核——仁
武术传承有功法的层次深浅不同,江湖上常用皮——瓤——核——仁来比喻。拳势招式是外显性的,是看得见的,是太极拳术的皮。意气劲力是内功,太极拳功法有“以心行气”,是内蕴性的,是瓤。太极修炼是性命双修的高级功法,是太极拳的核。
张三丰说:“修身入道,无论武事文为,成功一也。三教三乘之原,不出一太极”。元·尹真人、黄元坚《性命圭旨》说:能保养太极,不伤太极,则命基永固,性体常明。意思是保完太极,性命不坏,可以健康长寿,可以成道。修炼太极能健康长寿、开智增慧,练至形神俱妙时,能激发人体潜能和超常智慧,形神妙用而成拳势招式,“内运太极阴阳,外演拳势招式”即为拳术。张三丰太极拳高级功法,当由此求之。
太极和人身太极
太极
上回说到保养太极,不伤太极,可以健康长寿,可以入道。那末何为太极呢?
太极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最早出现于二千多年前成书的《周易》。简单通俗地说,太极是万物之本源,变化的起点。
我国古代,根据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提出的类比宇宙论,如北宋陈抟的《无极图》、周敦颐的《太极图》和朱熹的解释,认为万物生化程序是“太初无形无象,是为无始,其中有道→虚无开合,混沌一气,即道生一也,是为元始。其中一气,包元含灵,称为先天气。→ 一气静则无,是为无极→动则分阴阳,“阴阳既判,太极立”,即无极生太极→阴阳二气相交化生第三体,→第三体又衍生出芸芸众生”,是为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太极为有始之始,即万物之本源,变化的起点。
保养太极可以健康长寿的太极,是指人身太极。
人身太极
取象比类:“宇宙为大天地,人体为小天地”。人体这个小天地,与宇宙大天地同为一体,同一运转规律,同一生成程序。这就是天人相应论。由此引伸出:“天地阴阳一太极,人身一太极”的概念。
什么是人身太极?前面说过,太极为有始之始,人身太极就是人体生命的有始之始,到为人之初,人身之来处寻求也。生身受气之初,父母一念将媾之际,先天一气撞于母胞,如○,此无极也。未有人身之先,混沌中有先天一气,又称元始祖气。及父母交罢,精血包罗于外,混沌恍惚,鸿蒙将判,一气动而分阴阳,如⊙,恍惚立极。阳而浮为天,比如人之为性。阴而沉为地,比如人之有命。阴阳既判,太极立焉。此乃生身之原,性命之基,万化之祖。由是渐成呼吸,判神、气。神、气既判,胎中渐生五脏,分立心、肾。有心即有性之元(天性赋理),元神潜于心。有肾即有命之元(地命育精血形骸),元气藏于肾。神即性,气即命,神气渐足而性命立。简而言之,人身太极是(从无极中来的)先天一气动而分之阴阳(元神、元气)也。这是传统养生学以类比宇宙学的生命哲学,说明人体生命始于人身太极,从而根据逆修之道,提出“保完太极,性命不坏,可以健康长寿,可以成道”的养生之道。此养生之道,简而言之就是神气相合,保而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