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太极文化,揭示太极真谛。同练养生太极,共享健康快乐。
  养生太极拳   太极健身   太极经典   初学者园地   太极源流   拳坛轶事   太极拳首页  
《养生太极拳》学习问答之三         解答 虚无子

 

◆问: 练拳时间长了感觉膝盖痛,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答:练太极拳膝痛,在初学者中常有发生。为了避免膝关节损伤,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练拳前应做好预备运动,活动开身体、活动关节。

(2)练拳时注意放松膝关节。直立时,膝关节也应保持微微弯曲。只有这种微弯状态,才便于放松膝关节,便于进行屈膝、下蹲、提膝上步……等运动而不至于使膝关节突然负重而损伤。

(3)纠正错误的习惯体态。有的人站立时习惯于膝、胯两关节呈挺直甚至反关节状态。凡下腹挺出,上身后仰,头向前倾的S形体态,多数是由于膝关节和胯关节挺直或略呈反关节状态,为了平衡重心而养成的。呈这种姿态的人平时走路,膝、胯关节活动量很少,长此以往关节功能减退,稍一屈膝就感到膝关节吃紧,容易感到关节痛。这些人练拳时胯关节不容易松开,下蹲、屈膝、虚步……胯关节活动量小,主要靠膝关节弯曲,膝关节负担过重。所以,首先应纠正姿势,练胯、膝、踝三个关节微弯的直立姿势,练下蹲、屈膝、虚步、前弓、后坐时,保持上身正直,下肢六个关节同时运动。

(4)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上身始终保持正直,下蹲、屈膝、弓腿时膝尖应对向脚尖,3个关节同时运动。前弓、后坐时,胯、膝、踝3个关节都动,这样关节处于自然活动状态,通过运动锻炼活利关节,体重不偏于膝负担。

(5)应适量运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年纪大的人、不经常锻炼的人、体质较弱的人,关节(特别是膝关节)肌腱无力。锻炼初期,架式不要过低,如果觉得膝痛,架式应再高些。经过锻炼逐步降低架式。

(6)打拳时注意动作柔缓,避免关节突然扭曲。

◆问:◆我的气感特强,打拳时感觉到丹田有很强的吸纳和鼓荡,手足心有节奏的蠕动和发热;一趟拳练下来,舒畅万分。这是否就是你所说的"行气通经"?

答:"行气通经"是太极拳经络养生的一种功法,是养生太极拳的筑基功夫。行气通经是有为功法,注重练意行气,即以外架带动内气,冲开气脉,达到经络畅通。

人体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见"内经")。

养生太极拳行气通经,维持经络畅通,营卫气血在血脉、经隧中阴阳相贯,周流不息,输布全身。"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保证人体生理功能、脏腑功能正常。未病者练而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已病者练而能疗疾健身。

您能感知自身内气,甚至感到丹田气感很强,或有鼓荡之势,说明你注重内练、方法正确,并已有一定功力。练到丹田内气有开合鼓荡之势,即有冲开气脉的能量。也可以通周天,畅经脉。您的功法跟养生太极拳的"行气通经"有所不同,养生太极拳是以有为法行气通经,你这是积气冲关,偏于无为。

气血运行是人的自然本能。内气是推动气血运行的能量。丹田正气充实,自然本能冲关通经,是无为无不为。虽无特意行气之法,也能有助于气血流畅。

你练功已练到丹田内气充盈并有鼓荡之势,此后应积极练功。如做有为引导,能迅速显效,且可避气滞不行、气逆不顺之弊。或动静结合,静功练聚气养气、混沌一气,动练招式意气、虚实阴阳、丹田开合、外架引导。也可内气带动外架,类似于太极门九宫太极拳。

◆问:练拳中吸气时,感觉肩好象往上耸,不知应如何校正?

答:我没有看到你练拳,不知您在练拳中是否特别注意吸气?练拳不应特别注意口鼻出入之气。吸气时也不应用意在胸腔吸气,甚至以耸肩助吸。

吸气时正确的用意应当是:吸的意不在口鼻出入之气,而在"气"。例如,做"收脚合手": 右(左)手收合时,意领内气沿右(左)脚-膝-下丹田-中丹田,吸之意也沿右脚-膝-下丹田-中丹田。心意却不在鼻中出入之气,而在"内气"。用意领气"沿右脚-膝-下丹田-中丹田",可以理解为"好像从右脚-膝-下丹田-中丹田一路吸上来"。(注意:这里的用意、呼吸、动作、内气、劲力应协调一致)。我在网页中常写成:为吸为合为收势为蓄。意思是:在呼吸是吸,在动作是合,在意气是收是升,在劲是蓄。

 ◆问: 我在呼气时,感觉有些快,这种情况是不是时间长了就可以改过来?

答:与上题所说的道理相同,呼气时意应在动作上。动作虚实变换-转接时开始呼,动作做到阳极阴生的下一个转接处,呼气尽。这就是动作和呼吸的相合,快慢也在其中了。我说过的“练到意气相合,就不是随息了”,动作、呼吸自然协调一致,就是拳式呼吸。能拳式呼吸,动作的节奏、呼吸的节奏也就决定了。 

◆问: 练拳中,在呼气时感到会阴部睾丸处象有水流冲着一样,有很明显、很强的感觉。现在我在做屈膝时,感到小腿很有劲,重心很稳。这种感觉对吗?

答:你有这些感觉,说明练功方法正确!进一步锻炼:

练起势,按掌呼气时,意气到丹田,注意感觉只到丹田,不要向下;举臂吸气时, 意气在丹田,提肛缩阴,注意感觉自会向后贴,继续吸气,注意那个感觉(已经向后贴了吗?)沿脊椎向上。反复做动作,意气如上。

练拳,将意注于动作上,练呼吸、放松、动作和意相合的功夫。再练以动作引导行气(详见有关网页,多读网页,练拳中体悟)。逐步练意气合一的功夫(但不是短期能成的)。

学拳不在多,关键在于练。练拳先要得法,依法练拳,一日功夫一分功效。练拳不得法,枉费功夫白吃苦。

 

◆问:看到一篇文章,讲太极拳是"一式一呼吸",请问老师是否所有的招式都遵循这一原则?

答:不对。养生太极是采用拳式呼吸,拳式呼吸不是一式一呼吸,而是由动作的虚实变换而分阴阳,一阴一阳而有一呼一吸。见4-9.掤手上势 及其注释。

养生太极拳套路拳式编排,符合虚实变换、阴阳交替的规律。练拳时一动一静无不可以分为阴阳。如动作有开有合,形体有虚有实,劲力有蓄有发,意气有升降开合,鼻息出入有呼有吸,这呼、吸、升、降、开、合,都是一对矛盾,即阴阳也。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极阳生,阳极生阴。阴阳交替,日月流转,万物生息。练拳时也应根据天地万物,依太极阴阳之理而有动静虚实阴阳相合之法。阴阳相合,即呼吸之出入,形体之开合,意气的开合升降,劲力的蓄发都应相合。阴阳和,则体健而动作顺遂;阴阳乖,则体弱而举动失措。练拳注意阴阳相合而能调和阴阳,坚固五脏,疗疾健身,寿命长久。

◆问:很长时间以来,我总在寻找关于"气沉丹田"的感觉,可寻到的是:吸气时感觉气沿着胸勉强到小腹,呼气时感觉气充满整个小腹。到了这一步,应该再怎样做?

答:您的功法不对。练养生太极拳应懂阴阳,知呼吸,明升降。 呼吸之出入为后天气,内气之升降为先天气。后天气吸先天气升,后天气呼先天气降。拳练到神气鼓荡、意气荡动,于内气为升降也,离通周天不远矣。周天未通,行丹田聚气之法:(以起势动作为例)入气、举臂时,意在外气吸入(在两掌--腕--肘--肩),出气、屈膝、按掌时,意气领肩合向中丹田--下丹田。反复做,一次一次地向丹田聚气。其它拳式也同理。练行气之法,即练意气动荡:吸举臂,意气沿下丹田--中丹田上提(升);呼屈膝按掌,意气中丹田--下丹田下沉(降)。其它拳式也同理。……功力层次不同,练法不同,另有说法。您可能还在聚气阶段,练法如上。只有正确了解您的功力体验,才能正确指导。请不要怕麻烦,多向我反映您的体会,才能一日用功一日进步。

◆问:练太极拳是否是架式越低,强身健体的效果越好?

答:架式越低,运动量越大。练太极拳不追求大运动量。应适量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练养生太极拳的强身健体效果主要取决于意气运动。功夫在内不在外,练拳时感觉内在的意、气、劲与功力、功效相关,行气通经,经络畅通,阴阳调和,五脏坚固,而有疗疾健身养生功效。

◆问:养生太极拳第二路何时开始学习?

答:第一期网上学习辅导班的学习大纲规定,学完第一路即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方法有一条是要提高自学[看网页、动画、VCD]的能力。通过第一路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再学第二路及其以后各路就不难了。您能自学吗?你可以购买光盘,自学以后各路,保持你我之间的联络通道。


返回上页     至下一页  至养生太极拳介绍  至本站首页

 

有志于学习养生太极拳的爱好者,可跟随本站学习,并通过《养生太极拳在线留言簿》获得辅导。
版权说明:本站原创文字、图片资料,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可供网友免费浏览阅读,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或作商业用途。
     建议用ie4.0以上,800*600分辨率全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