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太极文化,揭示太极真谛。同练养生太极,共享健康快乐。
  养生太极拳   太极健身   太极经典   初学者园地   太极源流   拳坛轶事   太极拳首页  
《养生太极拳》学习问答之五         解答 虚无子

 

◆问:“琶琶式”右手合收粘贴—采捺,左手合收粘贴—分错采列,总搞不清怎 么回事?粘贴是怎样做的?

答:答:养生太极拳推手或交手,多以粘劲制人。手挥琵琶是对方左手击来,我以右手接招,以腕粘贴其腕,向右侧下采捺。同时,左手由左住前上合收,以掌腕粘贴其肘部。如若听劲得势,则可变往右分错拿之。所谓分错,是左右两手合劲,右手粘住敌腕向左合劲,左手以小臂搓压敌肘部。敌肩——腕为两个支点,我小臂搓压敌肘(薄弱环节),敌若强扭则折。此以拿法伏敌的招术也。此招必须先采捺,敌呈直臂,腕被我粘住,方可能错压得势。   

◆问:粘贴是怎样做的? 

答:粘劲是在推手锻炼中形成的一种功夫。接招搭手后,因我的粘劲,而使两人接触点产生合力——粘着,而不使对方脱手。养生太极拳推手时,一般不用手指抓握,而能看住对方双手,敌无能施技。

◆问:陈鑫拳论摘录中:“合目息气”中的合目何意?是否是指“眼神内含”?

答:合目容易眼神内含。气微,谓之息。眼神内含,调息微微,谓之“合目息气”。学经典不可只看一句。这段语录“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椿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形象也。”是返观内照,音眼虚鉴窍中之妙,守中法也。养生太极拳重视眼神的表达,神常内守而目不合。

◆问:功力体验中的(三)……“气势鼓荡”否是指丹田气运转起来?

答:气势鼓动是练到心意、动作与呼吸、内气协调一致,内外相合时,连续演练纯熟拳式时的内气体验和外在表现。

◆问:第三式棚手上势中(1)“往复须有折叠”是否是指从起势过渡到棚手上势时,腰微左转带动重心偏左,再右转抱球……?

答:“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 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这段拳经摘录是说明转接动作的重要性,能怎样做好转接。重视转接是养生太极拳的重要特征之一。起势——棚手上势间的转接是:接起势  起势做到位、呼气将尽时,接着做:重心左移,用意指挥两掌向左前方 (东南)稍稍按出。你所说的“从起势过渡到棚手上势时,腰微左转带动重心偏左,再右转抱球”,是掤手上势的第(1)动收脚合手,不是转接动作。

身椿端正,混沌无极

“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椿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形象也。”

===陈鑫拳论摘录===

“太极者,生于无极也。阴阳由微至著,循环无端,即其生生之机也。……打拳上场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此时壹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形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观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问:我是一名初学者。师傅教我走猫步脚要画圆,可别人一致说这是错的。现在我练也不敢练,还请老师帮我解惑。

答:——迈步如猫行,是形容太极拳步法轻灵,不是走猫步,更不应上步先画圈。

太极拳的轻灵,体现在步法、身法上。养生太极拳特有的上步做法:坐实一腿,脚尖与前进方向成45度角,另一腿提膝-放松-以膝关节为轴小腿向前提起伸直,上步,落下,脚跟着地。然后转腰,带动前脚尖向外偏转45度,腹部中线偏向前进线外45度。重心前移,前脚踏实为重心,后脚变虚、前收于前脚内侧,脚尖虚点地。

养生太极拳步法、身法要求立身中正,提膝先松胯,关节运动。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虚实变换,虚实分清。[详见辅导材料2-03)]

◆问:我想学练太极静功,不知您对学习太极静功的学员有何要求?

答:——答:2004-2班学员,达到一定的功力水平时,本人要求学练太极静功,并决心勤奋学练,要求虚无子辅导者,经本站研究同意,可以学习太极静功。

对学习太极静功的学员的功力水平要求:主要是意力——即用心意指挥动作、放松、周身协调的能力,以及用指挥动作、放松与呼吸协调一致的能力。

决心勤奋学练:要有勤奋学习的决心,主要还是从你参加学习班以来的整个过程考察。

为此,你必须经常将练拳的体验告诉我,使我了解你学习、练拳的认真程度和功力进步情况。

◆问:在练习放松时觉得胸部有发麻的感觉,不知什么原因,是否可继续练下去。

答:——是放松感。可以继续这样放松法。

◆问:我有腰痛的毛病,腰部总觉得很紧张,练久了觉得腰酸胀,不知如何放松才对。

答:因为你原来这里有毛病,锻炼时病理性或功理性反应,会感到腰间酸胀。初学者单练放松,一次连续练功时间不宜太长。锻炼时也不要老是想着自己的病痛,急于想通过锻炼治好这毛病。这叫做过于执着——如练放松时执着想放松这部位,结果反而引起紧张。不要想着自己有什么毛病。只要如法正确锻炼,功夫练到,毛病自然会好。

要用随息放松法:(1)呼气时放松,(2)从上到下地放松,(3)放松与呼吸协调一致。

◆问:“身正”是不是虚领顶颈、正脊、松腰、敛臀(是不是提肛?)如果是又如何做到又要松腰又要敛臀了?

答:辅导课文有链接到“身正”和随息放松的文章你是否学过?怎样才是身正请看网页。

敛臀不是提肛,提肛是功法。敛臀是对形体的要求,臀部不要后凸。只有臀部不后凸,才能身正。臀部后凸,上身势必前倾。人的本能会去保持重心,而造成上身紧张。

◆问:在手部放松时,会觉得有种彭胀的感觉,有气流感,不知这种感觉正确吗?

答:对!进一步锻炼后,这种感觉在意念+动作+呼吸的作用下,会随之移动、改变部位,就是气感。

◆问:“练意合神,练至神、气、形相合”中的“神”字何解?

◆答:养生太极拳以《易经》、《内经》有关太极阴阳、经络养生和《道家·太极门》及王宗岳太极拳拳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唯物主义的形神观。养生太极拳的性命双修,身体和精神、生理和心理同时修炼。但我们在阐述时,沿用了传统养生学的“心主神明”的概念。这里的“心”是中医脏象学概念的“心”脏的心,与现代对于脑的理解非常一致,是心理、思维活动的主要器官,有如心想事成、用心、心思等日常用语所表达的意思。为此,说人的精神、思维、念想出于心。据此我们来解释什么叫“神”——心中之念,动者为意,静者为性,妙用为神。实是心中的一点灵性也。

◆问:“以心行气,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一句中“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腰隙”不解其意。

◆答: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通篇都是强调“意”、“气”修炼在中的重要性及其修炼功法,开门见山指出:修炼十三势要从源头上做起。

武禹襄根据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总的精神,解释“命意源头”的修炼方法为“以心行气,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心行气”是性命双修的主要功法。心意即精神、意识。精神、意识出于心,为性也;命系乎气,聚气于身而有命。性命双修就是形体和精神同时锻炼,也称身心兼修。命意指性命也。命意源头有两层意思,一是修炼下手处,一是性命的本源。

性命双修从源头上下手。若是源头洁净,天理时时现前,心念自然污染不得,智性真净,新心气畅,无思知空,了然悟性,自然精神朗发,智慧日生,心性通灵。下手应当洁净源头。源头在哪里? 

太极拳谱原都是抄本,“腰隙”在有的抄本中写为“要隙”,不去究其缘由,但一点可以明确的:这个源头不是在腰部。“真土根心说”认为,天之气从天地之土中生而出,根源于土。“心”在人身属土,人之气蕴于身之土从中生而出,俗话有“气伤心”,仁义礼智之根根于心,俗说“良心”,“心病则身病”,如草木之根病则枝叶病。性命双修之从源头上做起,就是下手先要炼心。

所以,养生太极拳动以入门、动静兼修,注重意气运动。动以练意,静以练性。练拳、放松、行气首先练意。静功“观心止念”练静定,是静功中练性。清心释累,绝虑妄情,洁净本心,以见真心。

性命的本源是什么?佛、儒、道性命双修者,都主张要从源头上做起,“欲修长生,须识所生之本”。生之本,人生之源头也。人之源头要从生身处寻!父母一念将媾之际,一点灵光撞于胞中,此先天一气,混元至精,生身之源,受气之初,性命之基,万化之祖也。父母交罢,精血包罗于外,中心安仁,中有一点,太极也。儒谓之太极立矣。植物太极在归根结实,人身太极在交媾结胎。天地一太极,人身一小天地,人身太极立,由是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由是而能视能听、能持能行、能仁能义、能礼能智、能圣能神、能文能武,都是从太极中那一点儿发出来的,这就是生身本源也。

尹真人说:“调养有法,不伤太极,可尽享天年。保定太极,乃长生不死。养生太极拳遵照王宗岳的教导,寻着本源,本源就是自身太极之蒂。功法按老子:在于深根固蒂,守中抱一。守中者,勤守中,莫放逸。外不入,内不出。还本源,万事毕。守中抱一,详见太极静功第三课02-23。

以上就是源头。

武禹襄说的功法:“以心行气,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是养生太极拳的初层功夫,即以心行气,行气通经,调和阴阳 ,疗疾健身筑基阶段的功夫。行气要沉着,特别是初阶行气沉降,以降心火;气要“收敛入骨”,退藏艮背,才能沿脊骨逆运河车,气行小周天,以通任督。任督一通百脉皆通,百病不冶而愈。

◆问:看到一篇文章,讲太极拳是"一式一呼吸",请问老师是否所有的招式都遵循这一原则?

答:不对。养生太极是采用拳式呼吸,拳式呼吸不是一式一呼吸,而是由动作的虚实变换而分阴阳,一阴一阳而有一呼一吸。见4-9.掤手上势 及其注释。

养生太极拳套路拳式编排,符合虚实变换、阴阳交替的规律。练拳时一动一静无不可以分为阴阳。如动作有开有合,形体有虚有实,劲力有蓄有发,意气有升降开合,鼻息出入有呼有吸,这呼、吸、升、降、开、合,都是一对矛盾,即阴阳也。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极阳生,阳极生阴。阴阳交替,日月流转,万物生息。练拳时也应根据天地万物,依太极阴阳之理而有动静虚实阴阳相合之法。阴阳相合,即呼吸之出入,形体之开合,意气的开合升降,劲力的蓄发都应相合。阴阳和,则体健而动作顺遂;阴阳乖,则体弱而举动失措。练拳注意阴阳相合而能调和阴阳,坚固五脏,疗疾健身,寿命长久。

◆问:很长时间以来,我总在寻找关于"气沉丹田"的感觉,可寻到的是:吸气时感觉气沿着胸勉强到小腹,呼气时感觉气充满整个小腹。到了这一步,应该再怎样做?

答:您的功法不对。练养生太极拳应懂阴阳,知呼吸,明升降。 呼吸之出入为后天气,内气之升降为先天气。后天气吸先天气升,后天气呼先天气降。拳练到神气鼓荡、意气荡动,于内气为升降也,离通周天不远矣。周天未通,行丹田聚气之法:(以起势动作为例)入气、举臂时,意在外气吸入(在两掌--腕--肘--肩),出气、屈膝、按掌时,意气领肩合向中丹田--下丹田。反复做,一次一次地向丹田聚气。其它拳式也同理。练行气之法,即练意气动荡:吸举臂,意气沿下丹田--中丹田上提(升);呼屈膝按掌,意气中丹田--下丹田下沉(降)。其它拳式也同理。……功力层次不同,练法不同,另有说法。您可能还在聚气阶段,练法如上。只有正确了解您的功力体验,才能正确指导。请不要怕麻烦,多向我反映您的体会,才能一日用功一日进步。

◆问:练太极拳是否是架式越低,强身健体的效果越好?

答:架式越低,运动量越大。练太极拳不追求大运动量。应适量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练养生太极拳的强身健体效果主要取决于意气运动。功夫在内不在外,练拳时感觉内在的意、气、劲与功力、功效相关,行气通经,经络畅通,阴阳调和,五脏坚固,而有疗疾健身养生功效。

◆问:养生太极拳第二路何时开始学习?

答:第一期网上学习辅导班的学习大纲规定,学完第一路即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方法有一条是要提高自学[看网页、动画、VCD]的能力。通过第一路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再学第二路及其以后各路就不难了。学完第一路的学员可以升学第二路(2004二班)。我们正发件编辑养生太极拳自修教程,其中包括第二路拳式动作学与练。即将发行。你可以购买光盘,申请升学第二路获得辅导,保持你我之间的联络通道。


返回上页     至养生太极拳介绍  至太极拳首页

 

有志于学习养生太极拳的爱好者,可跟随本站学习,并通过《养生太极拳在线留言簿》获得辅导。
版权说明:本站原创文字、图片资料,版权归本网站所有,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建议用ie4.0以上,800*600分辨率全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