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太极文化,揭示太极真谛。同练养生太极,共享健康快乐。
  养生太极拳   太极健身   太极经典   初学者园地   太极源流   拳坛轶事   太极拳首页  
太极源流

太极拳源流解谜

时间: 2008-06-11 20:12:37

李昌

——

2003年发掘出了纂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博爱县唐村《李氏家谱》,此家谱的面世可以解决李自成大将李岩身世、太极拳起源、洪洞移民路线三个方面的悬疑问题。

《李氏家谱》为唐村李氏十世李元善(1642年—?)修编。据家谱记载,明初山西移民首至河南河内(今博爱县)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官府在此“设司驻员,迎迁分办”。移民在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受“三教圣师舍食传拳”。又据《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千载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可知,僧道所授拳为唐初李道子所创的“无极养生武功”。自此唐村李氏世代文武双修。迨至李氏八世李春茂“中贡后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博公武道……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枪艺,誉传神功”,九世李仲、李岩兄弟二人和姑表兄陈沟陈奏廷三人“太极门拜师结义……创艺太极拳养生功”。从后世留传的李氏拳谱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拳谱名称上,三兄弟创艺的“太极养生功”就是今之太极拳,从太极功到太极拳是古今名称的变迁,三人所学的“十三势拳”也是今之太极拳,从十三势到太极拳是古今概念的延展。由此,太极拳起源的问题浚清矣。太极拳原是由明末陈王廷、李仲、李信三人共同确立。若说太极拳源出道门,是太极拳根源于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若说十三势是太极拳,因为十三势是太极拳的母拳。若说太极拳是张三丰始创,则是完全的无稽之谈;溯祖张三丰无疑缩短了太极拳的发展历史。所以太极拳始源既与张三丰无关,亦与武当山无染。

现代所谓的太极拳,在创始之初称为“太极养生功”,这个名字直接源出唐初李道子所始创的“无极养生功”。李道子为什么命名为无极养生功?因为千载寺原名无极寺,李道子所创乃源于导引吐呐的养生法门,故名无极养生功。李陈兄弟何以命名为“太极养生功”?因为三人拜师学艺于太极宫,目的为养生健体,宗旨一脉相承,所以仍以养生功自称,故名太极养生功,简称为太极功。功又通称为拳,无极功和无极拳、太极功和太极拳,异名同谓,所以李氏家谱中也称无极养生功为无极拳。三人在太极宫所学武功即为无极养生功、十三势、通臂拳以及千载八势、心意六合拳等。无极养生功为唐初李道子始创,在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已经流传数百年,自创艺以来,李道子凭此“功惊武林”,并且生前“艺传东泉,医游扬州,庐山传艺,塑艺少林”,直到晚年方“归故育弟”,可见无极养生功当日的辉煌,并在大江南北传下了种子。所以,自唐以来,无极养生功即已在社会或方外流传。十三势未知源于何时,也许是无极养生功的别名,从十三势拳超乎寻常的养生效果可见端倪。据《李氏家谱》记载,八世李春茂(1568年—1666年)时已经传习十三势拳,十三势实为十三种劲法的总结,涵盖了武术运动中千姿万态的劲法规律,是对拳术的最高总结和把握,对此笔者另文专述,不赘。十三势在博爱习惯地被称为“十三势软手”,简称“软十三”,有多套,从《李氏拳谱》中李鹤林所留传的“十三势”拳谱来看,和当今之杨式太极拳几近相同,可知当年陈长兴所传于杨禄禅的就是十三势拳,但此十三势不见于后世的陈式太极拳中,可知陈家沟的拳有失传。通臂功即今之108式通臂拳,温县陈家沟还有谱在,山西洪洞还有传习,当今博爱县也有传习,观之拳谱,有诸多名称来源于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之三十二势,可知是明代中期以后的产物,据《李氏家谱》记载,陈奏廷(庭)、李仲、李信都曾习练此拳。

据李立炳先生介绍,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三院各有武功传授,各有不同,千载寺传有“千载八势”,每势含八式,八八六十四式,三圣门传有心意拳又称六合拳,太极宫传有十三势拳。千载八势、心意六合拳、通臂拳今在博爱都有传人,千载八势的第一式即为金刚捣椎。观之当今陈式太极拳的动作,可知其中有的来自于千载八势,如“金刚捣椎”,有的来自于心意六合拳,如“通天炮”、“裹边炮”、“斩手炮”、“连珠炮”、“掩手横(红)拳”、“火焰穿心”,有的来自于十三势拳,如“白鹤亮翅”、“搂膝拗步”、“野马分鬃”、“玉女穿梭”、“撇身捶”、“指裆捶”、“高探马”、“闪通背”、“云手”、“七星”等,有的来自于通臂拳,亦即来自于《纪效新书·拳经捷要》,如“懒扎衣”、“雀地龙”、“当头炮”、“兽头势”、“金鸡独立”等,所以陈王廷、李仲、李信三人所创始的太极拳其实是对几种拳法的一种汇总。

太极拳的起源既清,太极拳的源流也随之明朗。无极养生功始创于唐初,在李道子生前在世上已有较广泛的传播,正如碑文所说“艺传东泉,庐山传艺”等等。尤其是李道子身在道门,一生游历,大力宣扬三教合一,则其在道门中也必应留下了无极养生功。由此所谓唐朝许宣平、明朝麸子李所传太极功之事都似是空穴来风,非无来由也。至于又有将太极拳追溯至老子、关尹子的,权当一硒可也。民初有袁世凯的幕僚宋书铭先生的太极功夫轰动京师,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等还从其学艺,宋自称是明初宋远桥十七世孙,家传太极功,且手出宋远桥绪记《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传世,书中记述了宋氏太极功的源流,以及俞氏先天拳和三丰十三式都是太极功的别名。宋书未必就是宋远桥亲撰,但其中史料亦未必都是妄言,我们应合理继承批判。太极功一词源出何时,在明末陈李三兄弟以前有否出现,抑或太极功是无极功的误传?要么宋书是后人托名宋远桥所作?大可存疑。宋书中提到三支脉的太极功:一、唐代于欢子许宣平所传宋氏太极功名曰三世七,因三十七式而得名,又名长拳,所谓滔滔无间也。二、唐时李道子所传俞氏太极功名曰先天拳,亦名长拳,明代时俞莲舟在武当山遇麸子李,再授以功夫。三、明初张三丰授张松溪、张翠山太极功,拳名十三式,也别名长拳。唐代许宣平传三世七,李道子传先天拳,向来有人力辩其伪,顾留馨指出三世七的拳论文字非唐代风格,徐震认为“宋书铭伪造历史”,许禹生的书中提到张三丰、韩拱月、许宣平、李道子等说,“散布了以伪乱真的有害东西”。但是,若认为太极功是无极功的误传,从最新面世的《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资料来看,唐代有传无极功也皆在情理之中。据宋书可知,武当张三丰也传练太极功(无极功),名之十三势,从拳谱来看和千载寺十三势如出一辙,可知武当道门也有李道子无极养生功的传播。张三丰备受明朝历代皇帝推崇,声名盛极,因此后世皆托言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始创者,中国自古托名之事甚多,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还应慎言为好。

太极养生功秉承无极养生功而来,风格上不会走得太远,重点还在养生上,故必有柔弱圆活的特征。

 

陈王廷、李仲、李信三人创始了太极拳,对此陈沟陈氏和唐村李氏都予以肯定并传承下来,我们所能见到的陈式太极拳便是。但十三势拳、通臂拳同样没有被遗忘,也在两地被继承下来,所以拳术愈往后愈见丰富多样,而三人所提出的“太极拳”的概念却被人广泛接受,以至于原先的十三势也被统一作了太极拳,所以后世有了“太极拳又名十三势”的概念。李氏八世李春茂曾于大明万历庚寅年(1590年)作《无极养生拳论》是对无极养生功有感而发,又于大明崇祯壬申年(1632年)作《十三势行功歌》和《十三势论》是对十三势拳作了纲领性总结。可见李春茂平生所习即十三势,斯时尚无太极拳的传播。其子李仲(1598年—1689年)历经战祸,又远走浙江传拳为生,对十三势理论又加发挥,作《十三势释名》、《十三势行功心解》等文,这些文章后来都成为太极拳的经典拳论,被后世拳术修炼家所推重。李仲之子皆为太极拳高手,及至李仲之孙李鹤林(1716年—?),在村中开有讲武堂,名声远扬,李鹤林专业教武,对拳术理论又有补充,于大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作《太极拳论》、《打手歌》、《打手要言》等,现代太极拳的理论框架至此已经完满构架完毕。从《无极拳论》到《太极拳论》,拳术的意向愈加明显,完成了由养生而技击的历程,这是养生功从道门流落俗世,向世俗化、功利化的转变。这个转变在后世的太极拳发展中还有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从陈清萍架到武式架,从武式架到孙式架,从赵堡架到忽雷架,从杨式架到吴式架,都表现了这一变化趋势。以上拳论后经李鹤林弟子王宗岳之手流向社会,遂被世人所知,使太极拳成为一个有理论有功法的优秀拳种,毅然傲立于武林界众拳之林,一百五十年来风靡海内外,创造了一个武术的神话。

王宗岳问题 断代

李鹤林是一位继承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师,他对太极拳的理论完善和拳术传播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李鹤林在唐村开设讲武堂,据《王堡枪谱》记载,汜水苌乃周、王堡六合枪传人王安民同时投其门下习艺。在博爱唐村调查,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王宗岳是李鹤林的学生”因为在李鹤林故居的门楣上悬挂有一块“武元杰第”的镏金大匾,落款是“乾隆五十八年岁次王宗岳敬赠”,此匾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李鹤林七十八岁生日时,王宗岳为老师祝寿挂匾。并且唐村村民还传说王宗岳是“山西老家”即是山西洪洞凤凰村的人,曾在唐村教书,并跟随李鹤林学习太极拳。此匾斜挂在李鹤林门口,历时一百五十多年,现今唐村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曾亲眼见到过,文革前破四旧时,匾被砸烂烧掉。现42号院大门的门楣之上,挂匾的遗迹尚存。唐村的这种传说,与顾留馨、唐豪等考证的王宗岳1791年在洛阳、1795年在开封教书为业的说法吻合,可见世传《阴符枪谱》正是王氏作品。

据《李氏家谱》记载,李氏第十世李元臣,即李仲的次子,“早年随父浙江读习,文武双修,先后在安徵与河南舞阳传拳育弟。”从李元臣起李氏族人在舞阳开盐店并教拳。到了李鹤林辈也在舞阳开有盐店,李鹤林老后交儿子李永达经营,其孙子李嘉际也曾在舞阳开武剧院。王宗岳抄本的《太极拳论》等拳谱就是由此地流传出去,舞阳知县武澄清得之,其弟武禹襄将之发扬,遂成为后世太极拳的精典。李嘉际,文武双修,文品武德高尚,温县著名的大清文武翰林闫翠峰就是出自他的门下。在李立炳先生家里还保存有阎翠峰交给李氏所保存的一块自己的签名印章。

陈家沟的陈氏理应同唐村的李氏一样,世代文武双修,从两家世代友好,世代通姻也可见一斑。那么,陈氏族中也同样流传着“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太极养生功”等拳功,并且陈氏族人也必定知道“太极养生功”始自于九世陈王廷,这也正是“太极拳,陈王廷造”之传说的来源吧。空穴易来风,事出必有因,岂会无端起风浪。其后的事,现代的太极拳史记载也可谓详矣,陈氏先世保守,传拳不广,至于清中后期,经河北杨禄禅发扬,将之带到北京,三代世誉“杨无敌”,将太极拳光大之。另有河北永年武禹襄,先学杨露禅,后学赵堡陈清萍,尽得其妙,又恰得王宗岳抄本《太极拳论》拳谱,细心揣摩,玩味其理,卓然又成一家,延之其嫡传李亦畲,复有发明,将太极拳理论又充实整理,为后世太极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于是乎,杨式衍发出吴式,武式衍发出孙式,太极拳界空前繁荣起来,这一切都是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开来的。而后世的李氏家族的拳学传承却日渐式微,虽然代有传承,却始终默默无闻,倦居一隅。究其原因,和李氏家族讳言“闯贼”不无关系,直到今日,藏谱者王桂英老人尚踌躇不愿公布家谱,李氏家族的保密传统由此可见。

 

 

太极源流 目录 太极史话 目录

太极拳是谁创造的

太极拳之流派

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证据

太极拳的源流

太极拳近百余年的发展情况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陈王廷不是太极拳鼻祖

陈家沟不是太极拳的祖庭

太极拳起源的争议

太极拳,道家传

一部唐村《李氏家谱》,直指太极拳源头真脉

李道子与太极拳关系考

太极拳源流解谜

蛇鹊酣战常山坡,轩辕悟创熊掌拳

终南山火龙传真道

张三丰首创内家拳

张三丰首创十三势

蒋元龙大难不死,王宗岳后继有人

陈奏庭遇仙得神功,蒋把式感恩传砲捶

砲捶源自蒋把式

张真人传

张松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