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太极文化,揭示太极真谛。同练养生太极,共享健康长寿。
  养生太极拳   太极健身   太极经典   初学者园地   太极源流   拳坛轶事   太极拳首页  
  初学者园地

练拳行气的脉道问题

——虚无子答学员问

有拳友留言问到练拳时内气流注路线的问题。因留言本每篇字数有限,特以贴子回答,其他拳友也可以看到。 

1。呼气时,意念沿喉,胸,腹到下丹田。是沿任脉下还是沿中脉下?

答:要看功夫练到哪一层而言。

养生太极拳功夫练到随息放松——腹式呼吸阶层,一般可通中脉。中脉通后,练拳时有明显的中脉行气感觉。拳势在 “提气蓄劲”(呼吸为吸)时,下丹田之气沿中脉上提到中丹田;发劲(呼)时,气沉丹田,内气沿中脉沉降到下丹田。养生太极拳技击功夫性锻炼,侧重练中脉,中脉行气迅猛自如。蓄发收放,都是气走中脉。(密宗都很重视中脉,认为是生命脉)。

养生太极拳功夫练到聚气——行气阶层,要先练通小周天,则气行任督。这时练拳,在一些拳式动作时,有任督行气感觉。一般是任脉容易有感觉,明显清楚。形体动作开、降……,气走任脉 。但是,因为修炼次序是先通了中脉,已经习惯了感受中脉行气的感觉,有时感觉还似乎是气走中脉。

其实,内气走中脉或任脉,修炼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无明显界线(以现代语言说,进阶过程是无缝连接),功法也不分练中脉或练任脉的阶段层次,功法都是相同的,经脉疏通却是先通中脉,继而通了任督,这是养生太极拳功法的特点之一。

养生太极拳行气功法入手先通中脉,可以避免气走体表,减少浮阳之气散泄。

2。我现在练拳时丹田有胀满感,腿上没有气感,练预备式和放松功时腿上才有感觉。

答:功夫练到丹田有气感——继而丹田气满,这是两个阶段。丹田有胀满感,就可以练聚气养气,培元补气。然后才可以练行气通经。功夫练到 任督(小周天)已通——行气通经层次,之后,身体健康,体力增加,下肢有一定支撑力,行气功夫有相当功力,腿上才会有行气感,即所谓通大周天阶层。不过,养生太极拳说“行气通经”,而不强调说“大周天”。 

3。我练海底针时意念(转腰提掌时气上提)气从背上提?(虚步插掌时气下沉)气沿胸腹到下丹田。(意气运行一周)。练扇通臂时有气感从背-两肘-手。

答:你的功法是对的,说法应当是意念、动作、呼吸协调的作用,才有那种气感。“练扇通臂时有气感从背-两肘-手”,如果清楚地有这种感 觉,说明你已有行气功力。行气能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抗病康复能力、免疫力已大有提高,生理、心理、精神上将有突飞。

祝贺你的成功!之后,练聚气养气。

又回过头来说你的第1个问题,居然已经通了任督,练拳时,“呼气”时,自然是走任脉,只不过感觉上可能还是觉得中脉行气。

任脉、督脉是人体经络中奇经八脉的两条主要经脉。督脉,循行于背正中,为阳经之海,有督率诸阳经的作用。任脉,循行 于腹部正中,为阴经之海,有总任全身阴经的作用。

有“任督若通,百脉皆通”的说法。畅通任督二脉及重要穴位达到调动全身经脉气血、内气的作用,有养生防病、强身的良好效果。所以,行气之法应先通任督。

中脉,是“在人体中央有一条中脉,从会阴直达顶门”一条脉道。密宗各派和武术气功都很重视中脉的修炼。 经虚无子实修验证,中脉行气路径短捷,拳势演练和出招应招,气行中脉,则收发蓄放,升降开合,缓急粗细,迅猛暴发,尽是自然之举。

而且,中脉比较容易练通,一般在练随息放松——意气升降过程,就能练通中脉。先练中脉行气可以避免内气外散。

——

养生太极拳概论
养生太极拳拳理

概论 拳术 功法